九龍荔枝角醫局西街1035-1037號匯華工廠大廈4樓C室D房
TEL : 3792 0060
E-01
運用繪畫及拼貼等技巧,創作一副反思死亡意義的面具和不同的藝術作品,在小組討論和活動中認識不同人的死亡觀。
W-24
孔子有名言: 未知生,焉知死? 基督教信仰卻說:未知死,焉知生? 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否抓緊許多似為屬於你的東西: 事業、愛情、兒女、資產、學識,甚至自己的生命 … … ? 那些是生有可戀? 又怎樣才會死而無憾? 林偉廉牧師與你探討死亡對人生的衝擊?!好讓自己回歸生活的本身。 誠意邀請你出席,一起探索生與死的意義。
T-15
不少病患長者希望留在熟悉的地方,在親友陪伴下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可惜,每逢病重被送入醫院,長者常要重複接受檢查及治療,生活質素銳減。救世軍正為院舍的末期病患長者提供另一選擇,紓緩他們身心痛苦,安舒度過最後的歲月。
T-20
圓圈繪畫(Circle Painting) 由美籍藝術家Hiep Nguyen所創,希望透過圓圈繪畫能做到 (1) 包容 (2) 合作 (3) 創造‧自2007年起, 已有超過10萬位來自10個國家的人參與過此項活動。
W-18
「死隻貓狗又唔係死老豆、唔駛哭成咁、 養個隻咪得囉! 」 心愛動物離世所帶來的哀傷常不被社會理解、認同或指為誇張,令哀傷者雪上加霜、鬱結在心及不敢求助。外國及本地研究卻指出照顧者失去同伴動物與喪親面對的哀傷程度相似,或更感苦澀及難以接受。本講座將探討善别動物心路歷程的獨特性,以及推動社會可支援哀傷者的方法和動物生死教育服務。
T-10
生命由無數大小不一的故事組構而成。這些故事或輕或重,但每個故事我們都是主角。在這個工作坊中,您有機會認識一些重要的編導技能和演繹技巧,人仔叔叔會讓您懂得透過持續的自省和自學,優化自己的生命故事。
W-33
M-01
好多蝴蝶只約一個月壽命,生活雜誌也很多是月刊,生命絢麗而短暫。 我以舊雜誌為物料和蝴蝶為物象,創作出另一生命的藝術品- 再生蝶;這次生命由作者帶出,可永久存在。
W-30
有說,人死亡時最後失去的是聽覺。活著的你,每天聽到的又是什麼聲音?讓我們以音樂為平台,探索死、演譯生。
W-34
面對生命的終結,臨終病人及家人均希望可以讓病者留在熟悉的家中接受照顧,與病者好好共度最後的時刻。
講座將介紹「安在家終」居家寧養照顧服務先導計劃,透過到戶服務及個人化的照顧,以尊嚴為本,與臨終病人共同完成最後的心願。
T-19
透過影子戲、手偶劇及手偶製作,幫助參加者省視其人生的歷程、希冀和夢想; 使為自己的生命劇預備好有一個瀟灑的謝幕。
W-06
從講繪本故事,讓參與者遊走於故事空間,分享人生無常的感覺,通過聲音,律動去釋放自已内在的情感與能量和其他參加者互相交流!
W-08
面對人生關口,我們常有先修班以作預備,例如婚前或準父母先修班,但未必每人均會結婚或生育,卻每人都要面對自己或至親的死亡,偏偏社會欠缺死亡先修班!此講座將從身、心、社、靈的全人關顧角度,從死亡透視生命。
T-04
W-28
W-09
導師會帶領參加者親手製作明信片送給至親好友。我們更會提供代郵服務,你只需付上郵費,我們便會幫你把心意送出去。
W-32
我信愛,同樣信會失去愛。 在這充滿離別哀愁的傷心者通道上, 紓緩治療的醫護人員願意與你同行。 也許你不知道他們是誰, 就願這一息間的講座, 讓大家初步認識何謂紓緩治療, 畢竟我和你,都只想活得自在,去得自然。
T-18
由三位嘉賓分享現今臨終照顧工作的現況、正面對的挑戰及將來的發展
T-22
簡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無言老師」遺體捐贈計劃,並誠邀市民創作心意卡給無親人的「無言老師」作火化陪葬之用。
W-27
每天的生活都在忙碌中渡過嗎? 工作、事業、家庭都壓得你透不過氣,已經忘記了如何好好愛自己嗎? 在是節工作坊裡,會教你拼貼一個獨特的相架,讓你留下自己最美好的倩影,提醒自己要享受活著的每一天!
W-11(B)
聖雅各福群會復康服務於2011年底開始推行了「生命之旅-與智障人士談生說死」計劃;其中除了舉辦講座予家屬及公眾人士外, 亦利用表達藝術如繪畫、戲劇等方法推行生死教育。現集結了相關實務的點子及經驗作分享。
T-09
讓平凡的工藝融入生活中,拼出具豐富色彩及美感的不平凡生命
W-01
假如出生是白、死亡是黒,那我們要帶一身彩色去活好人生。導師會帶領學員摺一隻代表自己的白蝶,再用顔料將她變得多彩多姿!
W-25
每年有一百多個孩子因病死亡。孩子患重病給整個家庭帶來重大衝擊,孩子的死亡更是父母親人難以接受的事。
兒童癌病基金家居及紓緩服務的團隊,十五年來與這些孩子及家長同行。與你分享孩子有笑有淚的故事,因為這些家庭都讓我們有不同的體會和學習,也肯定了我們工作的意義。
T-01
從年青藝術家的眼中看死亡—透過至親離世的自身經歷,去分享堅強活著的全新生命體會。「一生只一次,縱使一天灰飛煙滅,真摰活過便可以。」工作坊內容包括以藝術行為作個人經歷分享(朗誦、攝影作品、音樂、形體舞蹈),並有表演藝術作品分享和藝術療癒互動過程的分享。
W-02(B)
「孩子年紀小,不懂的…」 「他很快會忘記 …」 「爺爺睡覺了」 「爸爸去了很遠的地方…」 — 當孩子面對喪親,很多家長都以為孩子年紀小,並不會受哀傷影響;又或不懂得如何處理,只用含糊的說法草草交待。事實上,兒童與成年人一樣,都會經歷哀傷的歷程。能確切明白孩子的感受,並提供有效的支援,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過渡哀傷,更能成為他們生命中成長的重要一課。
T-08
運用身邊擁有的,透過思考,在手工上做出不一樣,從平凡中顯出不平凡。「諗諗手作」喜歡融入社區,同時發揮助人自助的理念。
W-21
我們每天為生活為工作忙忙碌碌,有時候總會忽略自己和身邊你愛和愛你的人。讓我們今天以拼圖尋找出遺忘了的五句話。
W-19
癌症是香港頭號殺手,香港每年約有一萬多人死於惡性腫瘤,癌症對 病人身體及心靈帶來極大的痛苦;病人家屬也要承擔照顧病人的壓力 和面對家人離世的悲痛。如果病人及家屬對社區資源有較多的認識, 並能夠善用這些資源,對紓緩病人及家屬的情緒和壓力有一定幫助。
T-06